公告栏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竞赛获奖名单详情点击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学科建设示范校”竞赛获奖名单详情点击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竞赛获奖公示名单详情点击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学科建设示范校”竞赛获奖公示名单详情点击

民办高校发展的新契机

作者:杨老师 点击数:4998 更新时间:2011-11-23

2011年11月21日 16:23:29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最近,全国5所民办高校通过教育部审批,正式获得研究生招生资格,将参与 2012 年研究生招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办高校首次获得研究生教育资格,打破了公办高校、科研院所垄断研究生教育的局面。这不仅对民办高等教育是极大的鼓舞,对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民办高校经历了从小到大的不断发展过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在发展的同时,民办高校也存在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瓶颈。相对于土地、信贷、税收、教师身份等“硬件” 难题,民办高校的“学术” 地位低下影响程度更甚。教育部这次批准 5 所民办高校招收研究生,使民办高校发展前途更加明亮。

    有舆论担心,民办高校培养研究生会降低研究生培养质量,使研究生教育含金量下降。我认为这些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相反,这还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传达了积极的信号。

    一是表明国家支持民办教育的政策落到了实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和扶植,提出“对具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条件的民办学校,按规定程序予以审批”,社会对此充满期待。这次批准 5 所民办高校招收研究生,把教育规划纲要的政策支持落到了实处。笔者认为,这一政策支持,远比资金和其它实物投入意义更大。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高级形式,允许民办高校招收研究生,是对“把民办教育仅仅作为公办教育的补充” 的认识的纠正,大大提升了民办教育的地位,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平等竞争前景可期。


    二是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打开了新思路。民办高校从出生开始就充满着危机感, 唯有提高办学水平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它们机制灵活,特别是没有财政投入导致无法纳入教育行政管理的体系,反而激发了办学者创新求变的意识,更注重追求质量和社会认同度。虽然目前民办高校无论在数量、办学历史、资金投入、整体质量等方面,还无法让公办高校感到威胁,但是从战略的高度看,允许“民办” 与“公办” 在更高层次上竞争, 一定可以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进而放大民办高校的“鲶鱼效应”,终将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带来更多新思路和更强烈的影响。

    三是为中国民办高校的发展点燃了新希望。这几年民办高校发展遇到了两方面的矛盾:一是政府监管越来越严,但政策落实越来越难;二是公办高校财政投入增加很快,民办高校的经费渠道越来越窄。面对此种无奈的形势,民办高校普遍有被边缘化的感觉。加上高考生源逐年减少,民办高校招生寒流来势汹汹,民办高校发展似乎已经从“盛夏”开始“入冬”。专家预测,几年之内就会有高校因生源不足“关门”,而民办高校首当其冲几乎毫无悬念。果真出现这种局面的话,不仅是民办高校竞争失利,而且是整个民办教育制度设计的失败。因而,适时批准 5 所民办高校招收研究生,解决了民办高校的正常晋级发展问题,不仅受益 5 所获批院校,而且重新点燃了整个民办高校的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社会的疑虑。对于举办者和民办高校广大教职工而言,打开民办高校正常的晋级渠道,优胜劣汰,让优秀的民办高校得到好的发展,使得民办高校不被边缘化,此时“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作者杨利 为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