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我心目中好老师”竞赛获奖公示名单详情点击

长三角地区民办高中国际教育实践与探索研讨会在沪举行

作者:xiehe 点击数:2797 更新时间:2014-02-12

 

陶西平尹后庆胡卫朱蕾王世虎唐晓杰等出席
 
 
    2013年12月12日,由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主办,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承办的“长三角地区民办高中国际教育实践与探索研讨会”在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举行。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副主席陶西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巡视员尹后庆出席会议并分别作主题报告,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胡卫出席会议并致辞,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正处级调研员朱蕾,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周勤健,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董圣足,上海市部分区县教育局领导,苏浙沪和安徽的民办教育协会的领导、民办高中的校长出席会议。会议由上海市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唐晓杰,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常务副会长王世虎分别主持。
 
 
    胡卫在论坛开幕作了致辞。他指出,本次论坛以民办高中的国际教育探索为主题,因应了当前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背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资源从一国到另一国流动,教育资源在全球范围共享,这就导致教育国际化问题的产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扩大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规划纲要》同时还指出,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支重要力量。在这样的背景和规划纲要精神鼓舞下,广大民办教育工作者,抓住全球化时代潮流的机遇,充分利用民办的体制机制的优势,积极进行教育国际化探索实践。其中,不少高中阶段的校长,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引进国际课程,扩大国际交流方面,先行先试,可以说在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一定的气候,有一定的影响。本次论坛希望就遇到的共同难题,一起交流,一起探讨。
    上海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试点高中国际课程”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借鉴国际课程经验,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决定开展首批上海市普通高中国际课程试点工作,选择部分国际课程科目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中试用;同时,开展中外融合课程试点。中外融合课程方案、课程计划及其教材须经审查,其中国家课程中的语文、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四门课程应为必修课程。
    针对上海的探索,周勤健、朱蕾分别代表上海市教委国际交流处和基础教育处在论坛上作致辞。周勤健指出,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上海一直在探索培育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基础教育阶段的国际化,因设计到意识形态等问题,其路径有待在实践中探索。民办学校在其中的角色和作用,大有空间。朱蕾在致辞中指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自贸区的建设,都需要多元化的人才,教育国际化是题中应有之义。朱蕾说,高中学校进行国际化探索,其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吸收与消化国际课程资源;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满足老百姓的多元需求。朱蕾还要求,在实践中,教育国际化不能一哄而上,要结合本国本土具体情况,要规范运作。
    尹后庆作了题目为《上海引进国际高中课程的价值判断与政策设计》的主题报告。报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引进国际课程是上海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上海国际化大都市软实力的提升,国民素养的提高,学生国际素养的培育等,都需要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同时,尹后庆还介绍了上海引进国际课程的价值趋向,尤其对高中而言,国际课程班要避免“四不”现象,即,不是国外大学的预科班、不是国际教育机构的招生办、不是中介结构的广告牌和不是教育产业化的新渠道。还要注意处理好国家意志的维护和多元文化的尊重、拓展育人国际视野和多元需求的关系。第二部分介绍了上海国际课程办学现状及政策设计思路。从学生规模来看,2012年的统计显示在本市普通高中选读国际课程的学生达到了6000余名,而2010年只有3000多名,翻了几乎一番。从学校和区县分布来看,2012年与2010年的数据相较,前者较后者均增长了50%以上。尹后庆还介绍了当前高中国际化课程探索存在的消化和再改造、办学质量等问题。最后,结合今年5月上海市教委新出台的在高中探索国际课程的文件,介绍了政策设计的思路和框架。
    陶西平作了《涌动的潮流——关注当代世界教学改革的动向》的主题报告。他指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的实质是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要求用国际视野来把握和发展教育。全球教育教学改革关注三个方面:教育聚焦于质量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潮流指向、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世界潮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以价值观为导向、培养创新精神、信息技术手段得以运用和注重教育质量评估。陶西平说,21世纪的教师必须成为高水平的知识工作者,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发展。他举例说,教师要有“祝贺失败”的修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像婴儿学走路,有一个想错、再想、再想错、再想的过程。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意味着在成长。
    上海市协和双语学校校长卢慧文代表课题组,汇报了上海民办学校国际高中课程探索与实践研究的课题开展及其成果;上海世界外国语中学校长厉笑影介绍了IBDP项目在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曹伦华介绍了苏州外国语学校高中国际教育与探索;郑继红介绍了海亮国际学校SAT课程及JECSS课程的实践探索。论坛还根据参会学校开展不同类型的国际课程作了分组讨论和交流发言。
   唐晓杰就下午的分组讨论和交流作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各地交流了各自在国际交流探索的经验,讨论了问题和困难。在讨论中,大家建议上海民办高中组织一个联盟,重点探讨上海民办高中引进国际课程的做法,可以以项目、以课题为纽带。在合适时机,长三角可以组织一个联盟,开展民办高中国际教育探索,还可以向国家组织项目共同推动民办教育的国际化交流。唐晓杰说,高中开展国际课程探索,最关键的是如何把中外两种文化渗透到文化建设,渗透到整个教师队伍建设当中去,形成自己的独特文化,营造学生中外文化交融当中,从而真正培育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素养的人才。
    自2010年起,长三角地区民办教育高峰论坛每年一届,至今已举办了三届,本次是第四届。过去的三次论坛,围绕民办教育制度创新、政策环境改善、民办学校特色创建进行研讨,达成多项共识,形成合作协议,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为学校改革发展服务。
(张继玺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