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竞赛获奖名单详情点击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学科建设示范校”竞赛获奖名单详情点击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竞赛获奖公示名单详情点击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学科建设示范校”竞赛获奖公示名单详情点击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民办高校遭遇招生寒流 教育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作者:杨老师 点击数:2038 更新时间:2012-05-28

来源:http://www.cb-h.com/news/yl/2012/525/1252510DDB9H6K2KD58872.html


自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我国民办高校在校生的数量激增,而民办高校的数量也由原来的20所迅速上升为630多所,民办教育平稳而有序地发展着。然而,从2009年至今,民办高校却深陷“招生寒流”难以自拔。据北京民办教育协会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北京民办高校招生数较以往同期锐减60%,在抽样的97所民办院校中,仅有40所全日制院校在校生人数超过1000人。

  生源锐减 民办高校危机重重

  “生源数量的总体下降是民办高校生源危机的主要因素。”教育部有关专家指出。据有关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为920万人左右,较2010年的957万人锐减30多万人,而这种状况将至少再持续6年。一方面是高考生源的严重下降,一方面是高校录取率的节节攀升,生源空间的急剧紧缩,使民办高校在生存的夹缝中难以喘息。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师资力量薄弱,再加上公办大学及留学潮的冲击,使民办高校举步维艰。为了争夺生源和生存空间,许多民办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但最终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在市场面前的优胜劣汰、两极分化。”该专家继续解释说。在专家看来,民办高校的运作主要靠学费,生源下降必然影响校园的生存发展。如果不能及时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很难渡过这个生存寒冬。

  行业分析:教育机制改革迫在眉睫

  民办高校的寒冬来袭,将如何应对这场行业危机?对于这个问题,许多专家表示,招生寒流其实并非表面意义上的生源危机,而是民办高校办学理念与教育市场的冲击。若想在寒流中屹立不倒,教育机制改革势在必行。

  事实上,尽管部分民办高校在寒潮中走向没落,但也有不少民办名校却依然迎寒奋进。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平均就业率为72.2%,而北大资源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却高达96.2%。从这些数据之中,我们依稀嗅到了民办教育的丝丝春意。那么,我们又该从中受到那些启示呢?

  “民办大学应注重特色、质量,应重在培养新时代的技术型人才。这正是民办大学的生存之本,也是教育机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北大资源学院常务副校长、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李红梅指出。李红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在于人才与需求的不对等,而侧重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即插即用,这才是教育的根本原则。

  专家支招:打造特色应用型高校

  “与公办大学不同的是,民办大学应更加重视技能培养。近年来,我们尝试了全景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企业真实的运营场景和办公场景,引进与产业接轨的先进设备,同时将各种企业实战项目带进课堂,让学生真正接触到企业的整个运营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形成专业的实践技能,这对于学生未来成功就业很重要。”李红梅介绍道。

  李红梅指出,校企合作模式是民办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目前,北大资源学院已与北大青鸟集团、海航集团、凯莱国际酒店、康佳集团等国内一流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使毕业生就业有了保障。

  “教育机制改革很必要,但教学质量绝不能有丝毫放松。在师资方面,我们有来自北大、清华的一线学者,也有外企高管、政府高管、企业家等技术领域的专家,为学生传授更多的技能与实战经验,我们还会定期举办名家讲坛,不断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李红梅表示。

  如今,民办高校中的“寒冬”现象,让人深思不已。其实,所谓“寒冬”只是民办教育改革过程中的转折点,是民办教育走向品牌化的必由之路。只要突破当前瓶颈,民办教育的未来将更美好。正如某些主动选择民办高校的学子所言,“我们关心的是能够学到更多实用的东西,以后能更好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