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又是一个高考人数下降之年,但招生指标却悄然上升,很多省份高考录取比例接近100%。例如,山东省2011年约51.5万人参加高考,招生人数达到50万,录取比例几乎达到1:1;河南省是生源大省,高考录取率达到了70%。在生源下降而招生指标上升的背景下,很多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着激烈的生源竞争,有些甚至面临倒闭。河南一所创办不久的民办本科院校,2011年计划招生2000人,实际报到仅20人,报到率仅为1%。面对生源下降,民办高职院校如何招到更多的学生,摆脱困境?笔者认为,民办高职院校应拓宽入口、加强内涵、畅通出口。
策略一:改革高职招生。招生环节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在高职招生领域的改革包括对口单招、自主招生和注册入学等。对口单招面对中职毕业生,为中职升学开辟通道;自主招生采取自主命题、自主考试、提前录取的方式,为高职院校招录需要的学生提供机会;注册入学面向社会,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开辟道路。民办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普通高中、中学和中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对口单招、自主招生的名额;具备一定条件的民办高职院校可以尝试注册入学,扩大招生对象,根据不同群体需求,设计多样化课程,灵活办学。
策略二:加强内涵建设。内涵建设是民办高职院校增强吸引力的关键,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来确定。例如,湖南郴州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地方六大支柱产业,设置六大专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山东公路技师学院突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实现教师与师傅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的培养模式。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不能仅仅满足于顶岗实习,而应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实现校企无缝对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采用“双主体、六合一”的合作模式,开展电梯工程技术人才订单培养。高职院校还应发挥企业职能,建设师资队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混编师资团队,既为学校培养学生,又为企业培训员工。此外,高等职业教育必须突出特色,重点培养3-5个特色专业、拳头专业。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规模小,在校生仅3000人,但是学校15个专业都是旅游方面的专业,学校办学贴近行业,国际化程度高,深受考生和企业的欢迎。
策略三:保证升学有路。“升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口”之一,民办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辟升学之路。一是学生在读高职的同时进修成人类的电大、自考或函授的本科学历。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学院中安徽交通干部学校成人教育的优势,一些专业学生通过远程教育,三年后获得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成人本科毕业证书。二是联合本科院校,就几个优势专业举办本科学历教育。河北省鼓励国家示范建设高职院校在学校内举办“高职本科实验班”,由教育厅单列招生计划,向举办的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单独拨款,学生毕业时获得联合的本科院校的毕业证书。三是联合境外院校联合办学。福建省将新建一所大学与台湾的科技大学合作,培养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层次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策略四:保障就业有门。“就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又一“出口”。提高就业质量与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紧密联系,尤其应突出特色办学和错位竞争,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例如,近年来,幼儿园学位紧张,学前教师匮乏,为此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大力发展幼师专业,鉴于北方学生的普通话优势,幼师专业毕业生深受南方地区幼儿园欢迎。此外,以创业带动就业也不失为一种提高就业率的途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当地商会合作,开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办公设备技术就业创业班”,设立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经济基础和技术支持,保障创业质量。
(《人民政协报》(教育周刊)2011/11/9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助理研究员 佛朝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