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张北县民办教育的排头兵,张北成龙学校理所当然地被社会各界寄予了很高期望,不断增加的荣誉无疑让这些殷切期望显得实至名归。而在其背后,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正在每一场教学过程的细节中得到体现。
记者 宋维根 通讯员 张扬 王英军
“雪球效应”
最近一段时间,孙亮非常忙。因为在张北成龙学校北侧投资近亿元兴建起的“张北成龙文化大厦”,正进入装修的关键时期。
对孙亮来说,学校的存在胜过一切,这也是他不断扩大办学规模的最大动力。
现保持着2800多人规模的校园中,每个细节都昭示着这个群体的独特魅力。整洁有序的校园环境、彰显尊重教育的铸青铜钟、规范安全的校园管理和特色鲜明的课堂教学,给我这个走出校园多年的人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眼下,如果把大大小小的荣誉和头衔都放在孙亮前面,那会冗长得让人失去耐心。简单地说,他是一个影响过身边许多人,如今依然雄心勃勃的男人。
但当靠在一张宽大的真皮座椅上,孙亮会宣称自己做的只是一个校长最起码的本分。
进军教育领域十多年来的经历,让孙亮感触颇深:教育是一件老实人做的事儿,做教育就是做口碑。“你的服务做得怎么样,家长和学生最具有发言权,而他们的满意度就是学校是否能够持续发展和生存的关键。”孙亮那双沉静的眼睛投射出睿智的光芒。
维持着一所学校最旺盛生命力的,自然是它的教学质量。
“从作出决定投资教育那一刻起,我就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孙亮说,建校8年来,我们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中考成绩连创张北县新高,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连续8年均居张北县同级学校第一名。学校今年被张家口市一中录取的人数占到了全县四所初中总数的65%,中考全县前10名占了6名,全县前100名占了45名,中考各率均居张北县第一。
从无到有
2003年以前,对于张北这个当时的贫困县来说,民办教育领域还是一片荒凉。拓荒者是需要非凡勇气的,要有一种百折不挠、敢作敢为的精神。
不过,对于孙亮这个“北漂”归来的张北人来说,当地人还是给予很高期望的。很重要一个原因,是他在北京的多年办学经验。
2003年5月,孙亮以一种急不可耐的方式独资创办了这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寄宿学校——张北成龙学校。
“民办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业,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孙亮说,多年来,学校千方百计构建适合教师施展才华的平台,实行扁平化二级制管理模式,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各部在总校长的领导下有独自的管理机制,形成了幼儿园、小学部、中学部三大块。
事实证明,从最初的“北漂”一族到现在的民办教育者,孙亮用自身的经历演绎着张北县民办教育发展的轨迹。
在70班赵丽丽同学的记忆中,看上去和蔼可亲的校长孙亮,一共和她说过3次话,谈话的内容她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一次是站着,一次是弯着腰,一次是蹲着的”。
孙亮认为,他的学校从一开始就在坚持实施“因材施教”,努力创造一种适合全体学生的教育。
目前,张北成龙学校共有50个教学班,在校生达2804人,教职工263,已经成为了河北省民办教育明星学校。而孙亮本人,也因此成了“张北因你而精彩”大型公益片的主角之一,甚至被评为“中国时代风采人物”。
“2009年,县委、县政府为我校3年解决了106名教师的编制,并为教师们发放了财政工资,开创了河北省民办教育的先河,更将张北县推上了河北省民办教育第一县的宝座。”孙亮兴奋地说,这一举措是对民办教育事业最有力的支持和扶持,让在民办学校工作的教师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
特色先行
在孙亮的办公室,摆放着许多名人的自传。“我不是为读而读,而是在工作中,在教学中,用到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一个人占有是巨大的浪费。”
担任张北成龙学校董事长8年多来,孙亮给这个位于坝头的县城带来了很多肉眼看得见的变化。
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可容纳800名幼儿的省级标准幼儿园即将正式开园;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教学楼,2800多名学子在这里奋发读书;建筑面积为45600平方米的张北成龙文化大厦,集各类体育馆和影剧院为一体,为张北县的文化体育事业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活力。
在孙亮看来,2010年,初一招生分数提高的20分,既是对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明证,也是社会的认可。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作为张北县第一家寄宿制基础民办学校无疑有着最鲜明特色,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张北成龙学校已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模式,早早驶入河北省民办教育的高速路。
学校本着“办好教育,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教育信念,学校确立了“育人为本,素质第一”的办学理念和“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立足创新,追求一流”的治校方略。通过集中培训、基本功竞赛、教学综合大赛等方式,强化“写一手漂亮的三笔字、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制一个优质课件、备一课优秀教案、上一堂优质课、写一篇优秀论文”等基本功训练;通过名家示范、专家引领,帮扶结对与团队合作,通过推门课、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集体备课活动等到教育科研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如今,这个47岁的校长,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农民型”的校长。
采访结束,我在孙亮一篇题为《张北,梦想升起的地方》的演讲稿中,看到了这样品内容:“从一开始,我最关注的就是,如何为这所学校灌输一种独立、自由的精神……8年了,我依稀感受到这种精神已经在我校氤氲化生、凝聚成气。为此,我是有些暗自欣喜和欣慰的。我热爱这个地方,我愿为更多孩子的梦想从这里起航竭尽全力、奉献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