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十九日至二十日,全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主持的民办学校特色建设研究推进大会在上海召开,专委会理事长郑增仪和一批领导与专家以及来自北京、湖北、陕西等省市和上海市的供七十几所民办中小学、120多名代表出席了推进大会。此次推进大会是全国民办中小学协会组织的一次重要活动,与会者将就民办中小学的办学特色建设问题互相交流,深入讨论,切磋研究。一批在特色建设中走在前列的学校将得到“特色建设先进学校”的称号,其中上海有九所学校获得此项荣誉。
会议由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承办,协会会长胡卫、常务副会长王世虎、副会长朱怡华等出席会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代表上海市教委对大会的召开和各地代表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与衷心的感谢。
上海目前有各级各类民办中小学133所,在校生10.5万,占全市在校生的比例在9.76%。这些学校大部分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涌现了一批社会认可,办有特色的学校,成为上海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和公办学校一起,既承担了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均衡基础教育服务的基本责任,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教育服务的需求。
尹后庆主任指出,随着中国和上海基础教育发展新阶段的到来,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背景已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政府强化基本公共服务职能,大量增加投入,谋求教育公平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满足社会多元多样教育需求的任务已经历史性地落到了民办教育肩上,这既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民办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正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四十三条所要求的,“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民办学校要“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办好一批高水平民办学校”,而抓住今天这个历史机遇的关键在振奋精神,突破瓶颈,加强内涵发展,实现发展的转型,从而实现民办教育新一轮的腾飞。
在这个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期,上海有15所学校参与了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牵头的“民办学校办学特色课题研究”,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也在一批民办中小学中进行特色建设的课题立项,全市共有28所学校确定了特色建设的目标并正在努力建设。上海市教委希望这28所学校乃至上海所有的民办中小学积极探索,主动实践,走出上海民办学校的特色办学之路。
为了帮助民办中小学走好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之路,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财政将加大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扶持力度。包括对符合条件的民办中小学校,按照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本定额给予补助,扶持各民办学校为教职工建立年金制度等。同时鼓励各区县设立促进民办中小学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区域内符合条件的民办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也就是说,今后上海的民办教育基金使用将会更多地支持非营利、规范办学的民办学校,更多地支持那些真正在搞内涵提升的,勇于探索、办有特色的优质民办学校。
在民办学校的内涵建设过程中,上海的民办中小学协会也做了大量的指导与服务工作,一方面积极配合全国民办中小学专委会组织一定的学术交流或培训活动,组织民办学校走出上海,广交朋友,开阔眼界,提高品位,另一方面也通过一定的课题管理督促学校认真开展研究,并根据学校的需求,邀请专家进校有针对性地为学校的探索过程提供专业指导服务,为学校提供有关的理论、信息、方法等方面的支持。
会上,本市上外附小、平和学校等作了交流发言,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们还参观了协和双语学校和进华中学。
全国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增仪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
上海市民办中小学协会会长胡卫